禮頓道堂 必街堂

search 登入 | |

公理堂簡史

「福音堂」時期


1810年美國公理宗教會之信徒熱心國外之福音佈道工作,遂倡議成立「美部會」,推動差傳佈道聖工。

1829年「美部會」按立裨治文為牧師,遣之來粵,正式開展在華之福音工作。

1883年「美部會」再遣喜嘉理牧師來粵,3月31日抵港,初期主要在四邑各地售書佈道。

及後喜嘉理牧師在港得溫清溪、宋梓榮等人之助,在現時必列者士街街市之地段創立福音堂及興辦夜學教授英文。

早期受喜嘉理牧師影響受洗之信徒包括:宋毓林、孫日新(即國父孫中山先生,當日習醫於拿打素醫院)、陸中桂(國民黨黨旗之設計者)及唐雄等人。


樓梯街「美華自理會」時期

及後福音堂信眾漸多,堂址數遷,遂有集資購地建堂之意念。

1898年喜嘉理牧師等人購得樓梯街2294地段(即今之必列者士街堂現址)開始建堂,1901年新堂落成,取名「美華自理會」。

1903年翁挺生先生就任「美華自理會」第一任華人主任,翌年被按立為牧師。

1912年會友隻資港幣二萬圓,向「美部會」購回全部產業業權,改名「中華公理會堂」,正式宣佈成為華人「自養、自傳、自治」之中華本色教會。

1919年在粵有五大宗派聯合,「中華公理會堂」屬五宗派之一,為促進華人教會之合一,遂加入「中華基督教會」運動,再易名為「中華基督教會公理堂」。

教會全盛時期有七支堂之成立,包括佛山第一支堂、旺角第二支堂(即今之望覺堂)、台山廟邊第三支堂、中山石岐第四支堂、銅鑼灣第五支堂、高要馬安村第六支堂及筲灣第七支堂(即今之基灣堂)。


加路連山道「禮頓道堂」時期

1937年間,香港市區東移,教會以樓梯街交通不便,計劃再覓地建築新堂。

1940年購得銅鑼灣禮頓道現址。

1941年擴大籌募,準備動工之時,惜因太平洋戰事,被迫停止。香港重光後,翁牧師已年屆82歲高齡,依然走省港兩地,繼續到鄉間為各教會堂址施餐及主持會議外,更復要張羅籌建新堂。

1947年9月馬敬全牧師接任主任牧師一職,期時港島東區人口激增,於是重提籌款興建新堂之議。

1950年3月動工,同年12月落成,初被稱為加路連山道堂。自禮頓道新堂建成以後,會務在東區蓬勃展開,而樓梯舊堂一直借予由廣州搬遷來港之「美華學校」,然而兄姊內心仍念念不忙樓梯街堂過去的光榮。

1970年決定,堂會將樓梯街的舊建築物拆卸重建。

1971年落成,因差餉物業估價署重編門牌為必列啫士街68號,故改稱為必列者士街堂。

2007年因禮頓道堂建築物日漸老化,地方亦不足以應用,開始思想重建之可能,2008年通過全面重建,2010年2月28日動土,2012年10月底落成,2013年3月31日作新堂獻堂禮,繼續在所身處的社區為光為鹽。


感謝上帝讓我們能以基督的樣式服事友鄰,作鬧巿中的屬靈綠洲,衷心歡迎您們的參與!

© 2024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堂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  網頁設計及維護 科擎科技有限公司 (iGears).